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与党同行——知识分子的红色记忆】第三十九期 何兹全:“一辈子不忘情国家”
首页> 文化强国光明日报协同推广平台> 成果巡礼 > 正文

【与党同行——知识分子的红色记忆】第三十九期 何兹全:“一辈子不忘情国家”

  他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90多岁时仍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做讲座。

  早在青少年时代,他便抱着“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自觉将自己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抗战期间,他坚决反对投降,以笔杆子唤醒民众。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摆在他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去台湾,那里关系比较多;二是留在美国,当时他已有了工作;三是回大陆,建设新中国。他义无反顾,怀揣着一颗热血沸腾的心回来了。他说,“祖国的召唤让我决计回国,这种感情、这片心意很质朴也很实在,我只是那个时代爱国人群中的一个”。回国之初,正赶上抗美援朝战争,他把自己积攒的19两黄金全数捐给国家。

  “一辈子做学问,一辈子不忘情国家。”回国后,他投身于强国富民的建设事业,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怨无悔,贡献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智慧。在民族大义面前,自称是“小人物”的他恰恰写就了一部令世人震惊的“大历史”——《中国古代社会》,该书被学术界誉为汉魏封建说的“扛鼎之作”。

  “我之所以有今日,是比别人早一点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结果。”他一生以“爱国一书生”的高尚情怀,关注思考与国家民族、社会历史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在长达八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和学术前沿,以科学的精神考察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探寻历史规律,造诣精深、成果丰硕,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与党同行——知识分子的红色记忆”第三十九期,扫描二维码,走进何兹全的更多红色记忆。

【与党同行——知识分子的红色记忆】第三十九期 何兹全:“一辈子不忘情国家”

[ 责编:潘兴彪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