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山东邹城: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首页> 文化强国光明日报协同推广平台> 各地工作站> 济宁 > 正文

山东邹城: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9月1日清晨,山东省邹城市孟子小学的新生们,身着学童服在志愿者庄重的唱喏引导下,正衣冠、学礼仪。这是由孟子故里邹城市举办的“开学第一课”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主题活动的一个场景。

  “开学第一课”是邹城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坚持培根铸魂工程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邹城市先后组织开展了“百年党史进校园”、家教家风“三进”教育、“父母规学堂”家教百日工程、“爱心送考”公益活动、“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爱心敬老”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300余场次,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赓续红色基因,厚植文明家风,营造了崇德向善的新时代文明风尚。

  激活传统文化,浩然正气有我

  “咚!咚!咚!”明志鼓下,学生击鼓三声。

  老师问:“你的理想是什么?”

  学生答:“我的理想是当一名钢琴老师!”

  老师赞许:“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你的理想非常的伟大!加油,我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一定会实现你的理想!”

  这是“击鼓明志”环节中,一对师生对理想信念的问答。受到肯定和鼓励的“小童生”自豪地挺起胸脯,回到自己的座位。

  “正衣冠”“拜至圣先师”“茶敬亲师”“朱砂启智”“启蒙开笔”“诵读经典”……每一个环节都庄重而肃穆地进行着,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在文化志愿者的引导下,开笔破蒙,拜师学礼,修浩然气,树强国志。随着司仪官肃穆的一声“礼成”,学子们迈出了人生学习的第一步。

  孟子小学教师李德印说:“每一次鼓声响起,都是一颗璀璨的愿望升起。这一声声的鼓响,也是推动老师们在教书育人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学校平时很注重传统教育。让孟子故里的孩子了解孟子走近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是我们的职责。”

  传承红色基因,立志强国有我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第一课,当以史为鉴。在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纪念馆,平阳寺学校的学生们正在聆听志愿者讲述革命先辈的红色青春。“播散火种,唤醒民众”“同仇敌忾,抗击日寇”“坚持斗争,迎接解放”“继往开来,铸造辉煌”……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份份详实的资料、一个个英雄的故事将那个民族危亡的年代、那段血与火铺就的青春底色如电影般再现。同学们边走,边看,边悟。刚升入八年级的刘梦莹同学告诉记者:“之前了解过抗日英雄的故事,置身纪念馆现场观摩体验,壮烈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先辈英雄用献血和生命践行的民族精神,激励我更加刻苦学习,学成报效祖国!”

  在“循红色印记 养英雄正气”的红色横幅前,同学们庄严宣誓:“童心向党,强国有我!传承红色基因,沿着先辈足迹奋勇前行。今天做祖国的好少年,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

  传承优良家风,文明家庭有我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怎样才能做到“教子有方”?

  在邹城市第十一中学,“老师和学生,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教育方法”话题引发热烈讨论,台上老师的科学分析,不时引起台下家长们点头附和。

  第十一中学工会主席宋德喜介绍,学校非常重视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引导家长正确处理好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陪伴但不溺爱,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家校共建、家校共育是学校教育的常态化工作。家校配合得好,一方面,老师能把学生在校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更能理解老师,配合老师;另一方面,又能及时地接收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随时掌握学生在校外的各种表现,工作更加精准到位,使5+2的作用最大化,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

  “我们依托孟府孟庙、子思书院、红色教育基地、‘状元村’等邹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阵地,依照各学校办学特点和地域资源,在未成年人成长的关键点加强引导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树家国情怀。”邹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夏说。(孙召丽 薄子晴)

[ 责编:潘兴彪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