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闻回放
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听取福州古厝和三坊七巷保护修复等情况介绍,步行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参观严复故居,向游客和市民频频招手致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三坊七巷 福州日报记者 叶义斌摄
一年来,福州市委、福州市政府牢记嘱托,持续加大三坊七巷保护力度,以承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为契机,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守护三坊七巷,赓续千年文脉,让文化遗产绽放新光彩,让人们乐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老”导游有了新感受
2021年3月24日,全国十佳“最美导游”黄玉麟带着一批游客游览三坊七巷,适逢习近平总书记到此考察调研,令他和游客们惊喜交加。
“没有当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过问、保护,就没有今天的三坊七巷。”已过耳顺之年的黄玉麟表示,一年来,他带着一批批外地游客游览三坊七巷,每一次都会介绍习近平总书记与三坊七巷的情缘。
带领市民和游客打卡福州时,黄玉麟深切感受到福州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品质提升方面取得的成就——冶山春秋园打通西、东、南入口,提升北入口,梳理园区和山体绿化景观,疏浚欧冶池水体,修缮剑光亭、喜雨轩、泉山摩崖题刻、仁寿堂,设置无诸、欧冶子雕像和浮雕景墙,发掘展示唐代马球场遗址等,展示福州作为闽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发展与变迁;今年初开园的乌山历史风貌区二期,让多处摩崖题刻重见天日……
一年来,黄玉麟为多位来榕的专家、学者担任导游。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戴建业听了黄玉麟的讲解后,高兴地说:“感谢黄导精彩的讲解,福州给我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真是人杰地灵的有福之州!”
“新福州人”保护闽都文化
来自安徽马鞍山的贺卫也是去年在三坊七巷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幸运者”。作为一名新福州人,他深切感受到福州市委、福州市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持续增强。“鳌峰坊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内的高士其故居、李世甲故居保护修复后被活化利用,人们在古厝里可常态化享受禅和曲、闽剧、伬唱等非遗公益大餐,获得感、幸福感节节攀升。”说起一年来福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给人们带来的“福利”,贺卫频频点赞。
这一年,鼓楼组建了福州市首支民间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贺卫积极加入,成为一名文物保护志愿者,“我在享受福州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同时,也要助力福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水榭戏台闽剧表演。福州日报记者 池远摄
多举措提升三坊七巷品质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三坊七巷街区整体品质提升。”福州名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胜表示。
声动光转,时空交错,夜幕下的三坊七巷化身梦幻舞台——光影摇曳,点亮千年老街;舞韵悠长,重现明清坊巷;巷口处,人力车夫叮叮摇铃;坊巷内,肉燕出锅香飘八方……去年7月15日晚,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配套活动,沉浸式演出《寻梦·坊巷》在三坊七巷上演,演出宛若一台时光机,开启坊巷的“前世今生”,以“人文”“数字”“绿色”三大关键词向世界展示福州形象、讲述闽都文化、彰显福州魅力,把有福之州的故事借助世遗大会这一平台说给世界听。“演出生动、直观领略了千年福州之美!”中外嘉宾交口称赞。
《寻梦·坊巷》是福州名城公司创新宣传坊巷、展示福州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举措之一。该公司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推出7条“跟随总书记的脚步逛坊巷”专题线路,梳理展示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瞻性思想和实践成果;充分挖掘位于坊巷的中共福州市委旧址等红色资源,打造“古巷春晓·风展红旗”党史学习教育精品课程;加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实践基地(许厝里)展示点、沈葆桢纪念馆、严复故居等30处文化展示馆提升建设工作。
作为福州市打造的首个智慧街区,三坊七巷159处古建筑权属、文史资料等信息的梳理和挖掘已完成,并构建了数字化资产管理机制,以科技赋能福州古厝保护。街区还不断优化调整商业文化业态布局,积极引入优质、成熟的休闲类和文化类品牌,并逐步提高非遗传承业态比重,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商业、旅游融合发展。
赏闽剧,听评话、伬唱……飘着浓浓“虾油味”的福州戏曲表演,是人们节假日来三坊七巷不可错过的文化大餐。每逢传统节日,三坊七巷总会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互动体验,仅2021年民俗展示、文化演出等活动就达1500多场,全年共接待游客1490万人次。
延伸报道
数字赋能古厝保护
本月12日,在上下杭闽剧大观园举行的闽剧数字博物馆上线仪式上,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得主陈乃春、周虹、陈洪翔、陈琼、吴则文悉数登台,为大家带来经典闽剧《赵氏孤儿》《双蝶扇》《林则徐复出》等精彩选段,让观众在低吟浅唱间体会古建筑的静态之美和传统戏曲的活态传承。让人们大呼过瘾。
闽剧大观园原是上下杭商贾世家何氏家族的祠堂,已有近百年历史,保护修复后被活化利用。去年6月开园以来,闽剧大观园通过公益性的大众茶馆与现场闽剧演出观摩体验两大内容,开展多样化线上线下活动,让国家级非遗闽剧绽放新时代光芒,助力打造闽都文化国际品牌。
闽剧大观园是福州市古厝保护利用的一个缩影。一年来,福州市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发挥数字福州优势,运用数字化手段,以科技手段赋能古厝保护。
福州市民扫码了解高士其故居(资料图片)。福州日报记者 池远摄
去年3月底,“福州古厝上报线索系统”上线。该系统是福州市新一轮古厝普查登记和保护利用专项行动的内容之一,运用数字化手段,让人人可参与古厝保护。市民拿起手机“扫一扫”“拍一拍”,即可上报身边新发现的古厝、濒危古厝、存在安全隐患的古厝,古厝主管部门将及时核实、回复、落实。“福州古厝上报线索系统为群众参与古厝保护提供了新路径,大大提高了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参与热情。”闽都文化志愿者王声扬说。
福州市打造的福州古厝普查登记系统在数字化保护古厝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该系统,专业采集人员、古建专家,以及市、县古厝主管部门和乡镇基层管理人员都参与到新一轮古厝普查登记和保护利用工作中。专业采集人员利用“古厝普查”APP进行现场空间定位、绘制建筑本体、采集古厝信息、拍摄照片并上传、扫描门牌二维码提取标准地址、调查古厝现状信息等。
如今,登录福州古厝普查登记系统可以看到,福州市地图上密密麻麻分布着小圆点,这就是福州古厝的位置所在。随意点开一个小圆点,相关建筑档案、现状信息、规划信息、工程档案、照片信息等一目了然。
“这个系统已收录不可移动文物4783处、已公布历史建筑1181处。我们将通过福州古厝数字博物馆平台、‘e福州’APP向公众开放这些古厝信息,让更多的市民了解福州古厝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参与到古厝保护工作中。”市名城委保护修复处处长黄峰说。
这一年,福州市对不可移动文物和已公布的历史建筑“量身定制”了保护规划(图则),确定每处古厝的建筑本体、保护范围,明确使用功能和保护要求,使福州古厝的修缮保护、日常养护、活化利用等环节做到“有规可依、精确施策”。
福州市还将高科技广泛应用到古厝保护中,在测绘建档工作中应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激光扫描、三维建模等手段,建立古厝的三维档案,详细、全面记录古厝的环境布局、建筑结构、价值要素和彩塑壁画、碑刻等附属艺术,为古厝的修缮、保护、监测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有力推进福州古厝的精细化管理。
这一年,福州市古厝普查涉及174个镇(街)16万处50年以上的建筑,保护修缮古厝230处。(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