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4月15日,中国戏曲学会主办的“戏曲发展的新机遇——直播间里的戏曲舞台”研讨会在线上举行,探讨传统戏曲如何更好地利用直播打造“第二剧场”,开拓年轻观众群体,以线上人气反哺线下剧场,助力戏曲艺术蓬勃发展。
与会专家指出,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无论是直播表演或现场演出,本质都是服务观众。因此,直播更需精雕细琢,严谨的线上演出,才能彰显舞台艺术的品格。当多剧种的专业演员化身主播,“解剖式”阐释地方戏曲,不仅获得线下演出之外的“新收入”,也让年轻观众更便捷地感受戏曲之美,促进了剧种观众群的交叉和传承。
戏曲传播的新范式:直播间搭建“新舞台”在线上汇聚新观众
戏曲魅力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其能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表示,网络直播为戏曲的推广创造了机遇,越来越多的戏曲从业者通过直播,呈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诠释,开拓了戏曲表演的舞台类型。
由此,直播让戏曲人有了新舞台。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看来,直播是一种顺应时代特征的戏曲推广方式,其年轻化的传播特质,天然能触达更多青年观众。
“如果一个戏曲主播能够讲明白,为什么在某处要停顿、要演唱,就像拿着小刀把戏曲的一部分解剖开,让观众理解戏曲的欣赏方式,明白戏曲美学的特点。”沈铁梅说。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表示,拥抱网络并不代表放弃传统舞台,戏曲艺术的发展要“两条腿走路”。“舞台艺术是综合艺术,其魅力在于多个不同方面。面对网络直播这一新事物,我们要热情地去拥抱它,既把好的东西传承下来、保护住,又通过直播吸引更多不同年龄的人参与、欣赏,”茅善玉说。
抖音戏曲运营负责人表示,希望未来一年,至少帮助10个院团、1000名专业戏曲演员打造线上第二剧场。此前,抖音直播宣布推出“DOU有好戏”计划,将通过优化产品能力、加强流量扶持、打造线上节目、提供专业培训等方式,服务戏曲文化传承。
戏曲发展的新机遇:理性看待直播收入,激励演员精进技艺
近年来,屡有线下演出因疫情停摆,许多戏曲演员转至直播间坚持演出,获无数观众打赏鼓励,有网友称,年轻观众正在补上“欠传统艺术的一张电子戏票”。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抖音传统戏曲直播开播场次超80万,平均每场观看超3200人次,每一场戏曲直播都相当于一场中型演出。其中,73.6%已开播戏曲获得过直播收入,戏曲类主播收入同比增长232%,不少濒危剧种通过直播再现活力。
如今,直播已成为青年豫剧演员韩鹏飞演出排练的记录地,许多观众以打赏的形式给予认可。韩鹏飞将获得的收益用在精进自身戏曲发展上,比如购置行头、服装,或去各地观摩其他艺术家的演出,从而提升自身的艺术造诣。“我是直播打赏的受益者,这些都是抖音直播给我带来的收获。”韩鹏飞说。
通过直播开展“线上首演”“线上授课”的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晋剧院艺术总监栗桂莲表示,走进直播间的观众,不仅可以听戏,还能了解戏曲演员们的生活片段、学艺过程等,更多元地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她希望,当越来越多戏曲名家来到直播间传播艺术,更要担负起艺术家的责任、保持艺术家的荣誉感,才能在平台上影响更多年轻人关注戏曲艺术。
戏曲人才的新成长:青年演员获得关注,线上线下收获“戏迷”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进直播间“为艺术打赏”,选择坚守传统戏曲的青年演员也不断增多,这种良性的互动循环,同时开始反哺线下剧场,为整个行业开启“百花齐放”的又一春。
过去,戏曲文化蒙着一层“传统”的面纱,与追求时尚和潮流的青年人存在隔阂。如今,国潮文化的流行推动戏曲通过直播间“出圈”,引来大批青年“戏迷”,也给予戏曲人更多自信。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樊国宾提出,“90后”“00后”等年轻观众习惯用弹幕、点赞、打赏,表达叫好,这种亲密感和连接性丰富了原来戏曲舞台表演的交流方式。要鼓励戏曲艺术和新媒介的结合,让直播成为传播戏曲的种子。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淮剧团表演艺术家陈澄发现,戏曲通过直播打开了一个“流量密码”,让更多青年观众走进线下剧场,甚至自发参与到戏曲科普等传承工作中。沈铁梅也认为,主播与用户的互动,给了戏曲演员“解剖式”细致讲解故事节奏、角色内涵的机会,让听戏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更易对戏曲文化产生兴趣,促使他们走进线下剧场观看演出。
很多平时在剧院并不显眼的青年演员,直播中反而谈笑风生,在演唱和交流间自由切换,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在惊讶的同时,也感到十分欣慰:只要给予青年演员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他们的潜能便是无限的。“所有优质内容的传播都是戏曲的‘种子’,希望散落的‘种子’都能开出不同的芬芳。”
“借助直播间,我们的传统文化正以一种‘翩若惊鸿’的姿态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樊国宾说。(文/蒋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