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文化观察】
生活视角看“大明”
谍战风格品“三国”
历史剧创作寻求新表达(图)
近期,两部风格各异的历史剧引发观众热议:《山河月明》以浓厚的烟火气息向观众展现“明朝那些事”,《风起陇西》则以强情节的谍战风格打开了“三国”题材创作的新视角。
《山河月明》《风起陇西》这两部剧都在尝试叙事创新。《山河月明》试图跳脱出以往明史剧的创作框架,以生活化的叙事还原历史事件。剧中,开国皇帝朱元璋与大将徐达之间生活化的对谈,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日常对话和家庭生活的描写等,都体现出创作者试图让观众在充满烟火气的叙述中增进对历史人物和明史知识的了解。导演高希希表示,细节是历史的表情,“我们选择历史素材,最终要服务于人物刻画和剧情需求。如果人物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生动的细节,那么人物就立不住,而历史结构关系是由人物带动呈现的。一段历史大家都有所了解,但我希望通过人物的成长把观众带入其中,让观众感受到在历史中有这样一个人,他在那个时代是这样生活的。”
《风起陇西》讲述的虽然是观众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而故事的主角却是未在历史上留名的小人物。正如原著作者马伯庸所言:“史实留下许多缝隙,可以用无数可能性去填满。”《风起陇西》用谍战元素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全新的“三国”故事。虚构的历史人物给了主创足够的想象和发挥空间,真实的历史背景则体现在剧中服化道的方方面面,比如蜀地呈现空气湿润的质感、魏地呈现粗犷干燥的质感,以及古人打斗时动作干脆利落的视觉呈现,这些都让全剧的质感趋于真实。导演路阳谈到该剧创作时说:“文艺创作本来就不该一成不变,应该有冒险精神。我们总想找到新的题材、新的内容,给观众讲新的故事,其实难不在新,难在新带来的无经验可循。我们要去摸索,也许还要走一些弯路。”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庞乃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与其他类型影视剧相比,历史剧在拓展新的表达空间的同时,更应把握好正确的历史观和创作观。在当前历史剧的创作中,有很多实例表明,不是历史限制和约束了虚构,而是虚构伤害和歪曲了历史。影视创作者要尊重历史规范,谨遵最基本的道德约束,立足史实,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做一个正派的历史剧作家。同时,要反对把严肃的历史话题和真实的历史事件碎片化、小品化,不能用游戏的态度戏说历史。创作者不能心浮气躁,要潜下心来下功夫研读历史、揣摩人物,进行严肃的剧本创作,才能生产出既尊重历史又能打动观众的好作品。(记者 张帆 漫画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