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东城融媒推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之“街道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宝贵经验,充分展示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报道各街道学习落实市、区党代会精神,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新举措、新成效 。今天刊发《崇外街道:“文化+”融合发展持续激发崇文门商圈活力》。
崇文门商圈是东城区繁荣商业、促进消费的重要商圈,作为北京市地区级商圈,已被纳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大盘。近年来,崇外街道将商圈建设作为经济发展重要抓手,坚持文化赋能商圈转型升级,推动崇文门传统“京商”文化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融合发展,做到文化浸润、文商融合、一体发展,持续激发商圈时尚活力。同时,崇外街道积极贯彻执行各项“紫金服务”制度,开辟企业办事“绿色通道”,确保第一时间落实各项惠企政策,真正有效打通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堵点、难点,努力打造适宜各种投资落地的政务环境。
18项重点任务
推动“文化+”融合发展
国庆节临近,崇文门商圈的各大商场陆续上架琳琅满目的新品,酒店餐馆的生意越发火爆,商场内聚集着各个年龄层的消费者,热闹的氛围升腾出浓浓的烟火气。
2022崇文门啤酒节
新世界百货商场内的浩泰溜冰场
崇文门商圈是东城区五大商圈之一,曾经以促销花样翻新、引领消费享誉京城。如今,崇文门商圈一直步履未停:新世界百货项目正在进行改造升级,合景·摩方购物中心“腾笼换鸟”重新定位,商圈内也引入了不少当下较为火热的品牌和业态。
今年4月,崇外街道公布了崇文门商圈规划方案,并结合改造计划制定了《2022年崇文门商圈改造升级重点项目清单》。清单坚持“文化+”融合发展方向,共涉及商业提升、配套升级、文化营造三大类18项重点任务,明确了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为商圈改造提升指引方向、提供抓手。“街道支持商圈内商业综合体开展内部改造,形成错位竞争,扩大消费群体覆盖面,增强商圈整体活力。”崇外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新世界百货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已按期开工,计划11月底前初步完成一期一层改造。合景·摩方正在进一步深化调整改造方向,计划在运营状态下开展内部环境改造、同步调整场内业态。
引入新品牌
推动商圈业态结构升级
为了推动崇文门商圈健康发展,崇外街道坚持紧密结合新“总规”及核心区控规,站在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高度谋划工作,进一步研究找准商圈产业发展定位、整体功能定位,不断完善空间规划布局。
据了解,崇文门商圈辐射崇外街道11个社区,常住人口4.1万余人,工作人口超过1万人,人口密度是北京市中心城区3.7倍。其中,中青年占比接近60%,现代消费、潮流消费需求旺盛。
目前,辖区共有东城区注册商户4000余家,其中零售业占比约三成,餐饮业约占10%,文化休闲、其他配套服务业共占10%。“我们将积极引导崇文门商圈业态结构升级,降低零售比例,丰富餐饮品类,提升文化休闲、配套服务业态数量,优化食、娱、购等业态体系,逐步形成潮流品牌特色突出、结构合理的大中小微店铺布局。”崇外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崇文门商圈新增金融、科技、文化等市场主体70余家;新世界地产、新世界百货、周大福、国瑞购物中心、合景·摩方等商圈重点企业,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积极复工复产,助力经济发展,展现了商圈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精细化整治提升
优化商圈周边环境
修复路缘石、更换盲道、完善无障碍设施……近年来,崇外街道持续开展崇文门商圈周边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工程,完成新怡家园东侧路、国瑞西侧路、花市北小街等道路的改造提升。
花市北小街位于崇文门商圈哈德门写字楼东侧,这条道路原本不具备机动车通行条件。水泥铺装的路面没有设置便道,两侧停了很多车。记者在现场看到,改造后的道路铺上了柏油,机动车可以双向通行,2.5米宽的非机动车路面穿上了彩色“外衣”,既美观又防滑。两侧的便道设置了非机动车停车区域,盲道的端头设计了缘石坡道,方便残障人士通行。
针对商圈周边非机动车乱停现象,崇外街道在商圈内施划非机动车停车标识,对非机动车停车进行规范疏导;加强对辖区共享单车乱点的清理调度,实现重点商业楼宇周边共享单车“入栏结算”全覆盖,持续深耕“智慧商圈”建设。
文化浸润 文商融合
一体发展激发活力
在崇文门商圈改造过程中,崇外街道坚持传承地区的京商文化,做到文化浸润、文商融合、一体发展,持续激发商圈时尚活力。以曹雪芹故居纪念馆、花市敕建火德真君庙、花市元宵灯会等传统文化打卡和新景商务楼文化艺术展等现代艺术创新为主线的文化探访线正在逐步形成,通过传统与现代的串联、结合,提升文化休闲氛围,推进商圈文化品位提升。
曹雪芹故居纪念馆
为深挖崇外地区文化,打造“崇外街道文化探访线”,街道在花市北小街北口的东西两侧空白墙面新增了文化景观墙。“为推进花市北小街文化墙项目建设,街道以微信群、线上问卷等形式广泛吸纳居民意见,共收集126条设计建议,其中收到草图、方案15条,拟采取彩绘形式对文化墙进行粉饰,重点突出北京文化、崇文门文化、花市文化。”崇外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把手访谈“敬”字铸魂“劲”字发力 唱好经济文化“二重唱”
近年来,崇外街道在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征程上,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文化建设,各项事业稳步推进。未来,崇外街道如何推进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本报记者对话崇外街道工委书记余海民,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访谈。
记者问
崇文门商圈坐落在崇外街道,在文化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街道在激发干部内动力推动经济稳进提质方面有什么举措?
余海民答
崇外街道工委压实领导班子各项责任,在推进经济稳进提质中发挥带头表率作用,强化“关键少数”牵引力,带头学习调研,深入研究迭代升级崇文门商圈建设举措。抓住干部这一关键因素,全面激发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推动区域经济稳进提质。领导班子成员定期走访重点企业深入了解,帮助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成立营商专班和加强力量配备,进一步深挖企业内生发展潜力,利用“双楼长”工作机制,综合协调处理经济发展和经营中的各类社会问题,保障经营主体在崇文门商圈安心谋发展。以“两新组织”“新业态”为切入点,建立创业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新模式,端稳就业“饭碗”、增强消费底气,激发商圈活力。
记者问
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崇外街道未来将如何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上持续发力?余海民答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崇外街道将定位“宜居宜商崇文争先”,聚力聚焦经济指标、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等工作,统筹抓好经济发展和项目推进两条主线。充分发挥党建协调委员会作用,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着力打造崇外特色党建品牌“党心e家”,不断推动街道各项重点工作实现新跨越。党建引领纲举目张,资源聚集支撑融合发展,文化浸润使产业链有效联结,造就一批文化“网红”打卡地。下一步,我们将集中整合辖区场地闲置资源,依托有关扶持政策积极盘活现有资源,丰富经营模式,强化服务指导,形成梯次分明、公开透明、保障有力、韧劲十足的经济发展架构。
记者问
下一步,崇外街道将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传承和现代商圈建设的关系?余海民答
“崇外文化探访线”浑然天成,飘逸灵动,辖区内花市元宵灯会、象牙雕刻、北京杠箱、厨子舍清真宴席制作技艺等14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彰显出崇外深厚的文化底蕴。街道将采取文化融合新生态点亮具有崇外特点的文化金名片的方式,通过花市北小街景观宣传文化墙、花市敕建火德真君庙、花市清真寺、曹雪芹故居纪念馆的组合,让“崇外背街文化线”脉络更加清晰。我们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借鉴先进经验,紧抓传统文化主线,促进历史文化街区文商旅互动融合发展,重点培植新兴业态,充分发挥楼宇优势,抢占文化产业发展高地,强化规模效应,培育核心企业拉动发展,引导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高科技产业深度融合。未来,崇外街道将系统思考与前门商圈、天坛等的联动发展,让传统文化在崇文门商圈得到时尚表达,激发出层出不穷的创新活力。
垃圾分类“关键小事”
“互联网+全过程管理”
居民准确投放率稳步提升
“您好,厨余垃圾请破袋后再投放,谢谢。”一大早,崇外街道的远程监管调度室里,后台服务人员李炳衔仔细观察着监控系统画面,通过语音播报系统及时引导居民正确投放生活垃圾。
垃圾桶站安装互联网视频监管和语音播报系统
自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崇外街道将居民区内原有的251组桶站合并为现有的122组。为进一步提高居民自主分类和精准投放效果,从去年起,街道陆续为每个桶站安装了互联网视频察看和语音播报系统,并设置了远程监管调度室,由承建单位派驻工作人员日常值守,每日早7时至晚8时对居民投放行为进行判别提示,对桶站满冒、周边不洁进行监管调度。
“系统主要包括摄像探头、呼叫对讲按钮、云端信息存储、交互式AI行为分析系统等,当居民投放垃圾时,摄像探头通过人体识别触发语音提示,并将视频实时上传至云平台,后台服务人员通过视频对现场进行分类甄别,如发现居民投放行为不符合规范,立即通过远程对讲功能劝导正确投放。”李炳衔介绍,目前远程监管调度室配备了6名后台服务人员,每天12个小时远程监控街道所有桶站,即便是夜间的垃圾投放行为也能进行事后察看。
据了解,自视频监管替代人工值守运行以来,通过视频交流劝导、录像回看监督,崇外街道居民“自主分类准确投放率”和“厨余垃圾破袋率”稳步提升。同时,桶站运行管理问题也明显减少。“以前采用骑行方式将122个桶站全部巡视一遍约需要90分钟,现在通过调取实时监控画面可以迅速掌握各桶站管理现状,及时进行调度,避免问题继续沉积扩大。”崇外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崇外街道成为全市探索实践生活垃圾分类桶站视频监控及管理的试点街道,目前已有5个小区获评“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近年来,崇外街道坚持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抓手,围绕“净”字做文章,努力在强化科技支撑、优化管理流程、固化分类效果上下功夫。下一步,崇外街道将继续推进“撤桶并站”,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建设“大桶站”,探索开展定时定点投放,缩短垃圾落地时间。此外,街道还将尝试推行倒逼公示机制,探索在小区出入口、楼门口等显著位置设置公示栏或显示屏,在对人脸等标志性特征进行技术处理后,公示未分类或未正确投放人员影像资料,意在引导此类人员自觉参与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不仅需要政府重视、社会关注,更需广大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阐明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让居民认识到垃圾不分类的害处,帮助居民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才能使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
——崇外街道市民诉求处置中心主任 李涛
文字:庄蕊图片:王峥 张维民 崇外街道
视频:吕露 赵春凤 陆璐 张冰